“乘风破浪”的光明文化艺术,你知道吗?
9月19日
光明区成立两周年
“新·向未来——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开幕仪式”隆重举行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这艘“航母”自此拔锚破浪
盛大启航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提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深圳建设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为深圳和光明的腾飞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光明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被赋予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使命。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由光明区政府投资约18亿元建设,占地面积3.8万㎡,建筑面积13万㎡。作为深圳北部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型综合文化艺术场馆和地标建筑,光明文化艺术中心集“文化、演艺、展览、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建筑吸收了岭南民居的叠院设计风格,采用“回”字形布局,在空间上围合成一个“山水庭院”,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相生,水面之上的拱形入口隐喻文化的桥梁,塑造出注视光明未来的人文之眼。
以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投用为标志性事件
光明区矢志不移地以加快推进
辖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
推动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为目标
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
满足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升区域文化品质
增强文化软实力
为全面建设一座能代表国家
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
“科学创新之城、开放共享之城、
生态宜居之城”提供了强力文化支撑
1
//深圳北部城市文化会客厅
和市民艺术休闲聚集地
//开幕当日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精彩绽放,好戏连台
音乐厅举行“光鸣计划”发布会
作为新创立的青年艺术人才扶持项目
为光明区乃至深圳地区的青年艺术家
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实践平台
大剧场推出“新·向未来——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开幕交响音乐会”,邀请了李心草、石倚洁、吴碧霞、李云迪等在不同音乐领域享有极高声望的音乐家及艺术团体,将最美的旋律、最深的祝福献给光明区成立两周年。
美术馆推出“未来艺术学”展览和“深圳记忆——著名摄影家朱宪民携深圳影友纪实摄影作品展”,为光明区献上了一场璀璨耀眼的艺术盛宴。
20日,图书馆(新馆)一层报告厅举办“科学人文、光明力量”讲座活动,邀请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教授作为主讲嘉宾,现场与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胡洪侠展开对话交流。
走进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其场馆包含图书馆、演艺中心
(含1500座大剧场、452座音乐厅)
美术馆、城市规划展览馆
以及文化综合五大功能分区
图书馆面积2.5万㎡,设计藏书量100万册,提供读者阅览座席1000个,设有阅览区、休闲区、服务区、多功能报告厅等,致力于打造适宜开展全民性、全年度市民阅读活动的综合阅览中心,用心提供高质量公共图书馆服务,营造“书香光明”。
演艺中心内设1500座大剧场和452座音乐厅,舞台机械、灯光、音响等系统设备均按照国际一流标准配置,可满足世界一流大型歌剧、舞剧、音乐剧、交响乐等高雅艺术表演以及高标准会议等多功能使用要求。
美术馆面积约1万㎡,内设三个艺术展厅,拥有多间艺术家开放工作室、艺术培训教室、大型多功能报告厅等专业化空间及硬件设施。
城市规划展览馆面积5000㎡,聚焦“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目标,全方位展示光明区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文化综合区总面积近7000㎡,分布于演艺中心、美术馆及规划展览馆内,兼容休闲餐饮、品牌培训、文创工坊及艺术家工作室等业态。
2
//建设阵地举办活动
满足群众文化体育生活需求
//建成一批重大文体设施
既是光明区矢志不渝的文化追求
也是全力打造
深圳北部文化高地的重要举措
除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外
光明区注重持续抓好各层次接地气的
文化体育活动的阵地建设
数据表明,光明文化体育设施总面积从2015年的60.7万㎡(文化设施面积29.1万㎡,体育设施面积31.6万㎡)增加到2019年的126.54万㎡(文化设施面积40.02万㎡,体育设施面积86.52万㎡)。
目前光明区正大力推进多个大型文体设施建设项目。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是市投市建的重点民生项目,拟建设1万座足球中心体育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项目旨在满足各级青少年足球比赛的需求,引领深圳青少年足球运动,大力促进深圳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科学城文化中心包括青少年(妇儿)活动中心、博物馆、创演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科学城体育中心将设置多功能综合馆、游泳馆(池)及相关配套设施,与市科技馆、科学城文化中心等市、区级文化设施互联互通,打造相对集中的科学公园文体圈。
自2012年8月成立以来,区图书馆已初步建成“1个总馆+5个分馆+22个服务点+60台书香亭”四级联动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全区图书总量达到100.43万册。现提供服务的OverDrive赛阅数字图书馆等电子数据库达17个,全年使用电子资源人数达12.4万人次。光明区图书馆通过原文化部组织开展的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获得“地市一级公共图书馆”称号。
区文化馆已建成“1个区总馆+1个直属分馆+6个街道分馆+7个社区示范点”的总分馆服务模式,文化活动稳定输出。2019年由区总馆标准化配送公益培训350堂、服务群众8453人次,放映公益电影140场、服务群众2.74万人次,开展展演活动5场、服务群众2700人次。
在做好阵地建设的同时
光明区始终坚持以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
年均开展各类较大文体活动8000多场
受惠群众100余万人次
“小草音乐节”以光明区草根音乐人才为表演主体,是广大草根一族展示音乐才华的平台,向光明区市民群众及外来务工人员传递积极向上、正能量的重要载体,逐步打造为群众的音乐盛会品牌。
光明梦想秀自2014年开始举办,分为成人组、少儿组、亲子组,比赛项目涵盖舞蹈类、音乐类、表演类等多种艺术形式,已成为光明区群众搭建娱乐自我、展示自我、成就自我的梦想艺术平台。
光明大讲堂是光明区以阅读推广为主要目标的公益讲座活动,自2015年创办以来,邀请师彪、孔祥林、许石林、南翔、胡野秋等多位专家学者来光明区图书馆演讲,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和一致好评。光明微跑自2016年开始举办,每年举办8场,5年来共吸引2万余人次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
3
//开展品牌活动持续
提升光明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随着光明区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一批提升光明区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
文体活动品牌已渐成规模
2019年3月24日
以“快乐奔跑 拥抱光明”为主题的
2019深圳光明小镇国际半程马拉松赛顺利开跑、
圆满完赛,中央和省、市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
直播点击达到130万人次
约8000人参赛,其中外籍选手38人
连续6年举办ITF深圳国际元老网球巡回赛(2020年更名为“ITF常青网球巡回赛”),并在2019年升级为中国区唯一的国际网球黄金一级联赛。
每年都有超过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00名选手参赛,赛事国际化突出;“谁是小棋王”广东省三棋联赛已连续6年在光明区举办,此项赛事代表了广东省棋类小选手的最高水平。
短片节影响力逐步提升
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
是中国唯一国家级、国际性短片节
于2016年5月正式落户光明区
作为光明区目前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
国际性品牌活动
短片节极大提升了光明区的
国际化程度和国内外影响力
也高度契合光明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
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定位
经过几年培育和发展,短片节已成为国际重要的短片节之一,逐步发展为影视产业发现和培养人才的“基石工程”,成为展现深圳城市魅力和文化成果的重要文化平台、中外影视文化交流合作的国际化平台。2019年共收到122个国家和地区的5008部参展短片。短片节的重要板块之一——短片交易市场展示了5G时代的短片产业与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推动了新媒体视频内容产业发展,为短片、影视剧本创意项目、人才团队、视频科技搭建了展示、交流、交易和投融资平台。
4
//培育原创精品作品
树立光明特色文化形象
//文艺作品屡屡获奖
充分体现了光明区文艺创作实力
原创歌曲《家在岭南》
获得深圳市群众文艺作品评选(音乐类)一等奖
在央视音乐频道进行展播
并获邀参加2019国庆全市群众性文艺晚会演出
当代舞《秋月·匠心》荣获2019年度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舞蹈类二等奖
原创歌曲《爱在这里的每一天》
荣获深圳市群众文艺作品(音乐类)一等奖、
深圳市音乐工程十佳金曲、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
并在央视音乐频道进行展播
原创民乐合奏《曲江谣》
荣获2019年深圳市民歌民乐大赛二等奖、
2019年度深圳市
群众文艺作品评选(音乐类)银奖
原创器乐独奏《行云流水》
荣获2019年深圳市民歌民乐大赛二等奖
原创快板书《告状》荣获第十四届“鹏城金秋”
市民文化节“原创作品比赛”(曲艺类)金奖、
2018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
广东省第九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铜奖
注重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发掘、培养辖区范围内的文艺人才。创立了“永和书社”“青藤画社”“智扬民乐团”“明月合唱团”等文化馆馆办文艺队伍。其中,明月合唱团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合唱节金奖、优秀作品奖、优秀钢琴伴奏奖、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成人组女声A级合唱团、第五届深圳市合唱展演(成年组)调演金奖,参加中外优秀合唱团音乐会专场演出。
5
//完善体系夯实基础
提升文体旅游市场竞争力
//稳步扩大旅游市场规模。2019年,光明区A级景区及主要景点接待游客103.9万人次,比2018年上升115%。国庆期间,光明小镇欢乐田园等景区景点和酒店累计接待游客达14.18万人次,同比增长377.1%。全年旅游总接待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尽管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光明区旅游市场规模仍保持稳步增长。三家重点景区景点累计接待31.39万人次,同比增长41.38%。
节假日旅游市场回暖趋势明显,“五一”节假日在实施防疫管控、预约限流的情况下,光明区主要景区景点公园接待总游客10.3万人次,旅游经济指标较往年同期均大幅增长,市场形势持续向好。
打造全域化旅游产品体系
推出一批网红旅游打卡游览点
包括光明小镇欢乐田园项目
大顶岭绿道及三桥等游览点等
其中,光明小镇·欢乐田园荣获
“数说深圳”2019年度备受关注旅游景点;
推出工业旅游新型业态项目
依波钟表文化博物馆、
光明(红满庭)红木文化小镇、
光明农场大观园等旅游资源点上榜
广东省工业旅游精品线路
“深圳匠心智造之旅”线路
6
加强文物和非遗保护
推动光明历史文化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
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光明区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规范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光明区已认定不可移动文物57处,其中核定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51处。印发了《光明区公明墟保护规划》(2016年)、《深圳市光明新区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2018年)、《光明区六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2020年),健全文物保护管理规章。完成一处区级不可移动文物(东宝中学旧址)和两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德淳书室、慈水陈公祠)的修缮保护工作。
非遗传承有序推进
光明区共有九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陈仙姑的故事》
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并开展粤剧创作排演
“玉律舞麒麟”“楼村濑粉制作技艺”
“玉律醒狮舞”“新洸月饼制作技艺”
“楼村祥记烧金猪技艺”“蔡氏腊味制作”
“岭南时令甜品制作技艺”
“烙画艺术(光明)”
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每年分别举办一届“万家灯火闹元宵”文化庙会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深圳非遗周光明分会场等非遗传承宣传活动
通过传统项目的展示、群众DIY创艺的参与、
网络直播的宣传
有效地吸引、拉近非遗与群众的距离
让市民群众深入了解
光明本土文化和非遗特色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寻找光明记忆“打捞”历史遗存。项目从2014年启动至今,130余次走进光明各社区开展寻访活动,采访口述者200余人次,收集整理本地文献、图片、影像资料超10000件,撰写了专栏文章共17万余字。特别是在重大传统节日里,联合学校、社区、文艺协会、媒体等组织开展大型特色采风活动,并相继开展寻找光明记忆“古旧村落”“风俗美食”“红色足迹”等成果展览,追古寻宗,切实让光明人知光明史,有效增添文化融合度和归属感。
2019年3月出版的《寻找光明记忆:农场往事》一书,获深圳市文联重点作品项目立项,并被纳入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我们深圳”系列,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书;2019年10月,《寻找光明记忆:新城旧事》《寻找光明记忆:农场往事》被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并被图书馆界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行业报纸《图书馆报》刊发。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寻找光明记忆项目灵活转变为线上推广,在“光明数字文化阅读平台”开展寻找光明记忆系列纪录片、丛书宣传,以数字化形式增强本土历史文化的影响和社会效益。2020年,《楼村濑粉》《深圳光明归国华侨:枕头粽》《揭秘八百年古村落:楼村》3集短视频在广东乡村微视频大赛中分别获得二、三等奖。
告别“十三五”,展望“十四五”
光明区正在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光明区将加快推进普惠性、高质量、
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持续提升光明文化软实力和区域影响力
为光明区绘就世界一流科学城
和深圳北部中心提供文化支撑
为深圳率先塑造
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
现代城市文明作出贡献
内容来源 |深圳特区报
编辑 |李可
校审 |赖飞扬 陈圆圆 洪俊佳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